中風后如何防骨折
編者按:過去,大部分腦卒中患者的生存期較短,因此骨折等問題表現得不明顯,醫生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預防卒中複發上。而現在,醫學界意識到,腦卒中患者出現骨折會加速病情的惡化,應得到重視。
運動+藥物,改善骨質疏鬆
據荷蘭一項最新研究顯示,腦卒中后骨折的風險會翻番,該研究報告已刊登于《中風》雜誌的網站上。
研究將6763名髖骨和(或)股骨骨折患者與2.6萬名未發生骨折的人進行對比后發現,腦卒中患者發生骨折的風險要升高1.96倍,其中女性患者高2.12倍。該研究作者,荷蘭烏得勒支大學弗蘭克·弗里斯介紹說,腦卒中後患者骨量丟失會很快,因此,要儘早預防。研究還發現,在腦卒中后平均2年零兩個半月會發生骨折。
中華醫學會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名譽主任委員、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孟迅吾教授分析,腦卒中后骨折的發生無外乎與骨質疏鬆這個「內因」,以及使患者跌倒的各種「外因」有關。腦卒中患者多為中老年人,隨著年齡增長,骨質疏鬆是人們難以迴避的問題,尤其是絕經后婦女更為嚴重。而腦卒中引起的偏癱等肢體活動障礙使患者運動量減少,又會加速骨量丟失,惡化了骨質疏鬆狀態。
改善骨質疏鬆狀態,運動和藥物最為重要。孟迅吾教授說,運動有助於保持骨量,因此腦卒中患者應儘早活動以減少骨量的丟失。採取主動或被動的康復治療,盡量將骨質恢復到病前狀態。通過補充鈣劑及維生素D,還可以增強肌力、改善患者平衡能力。活性維生素D經過強化,吸收快,作用更強。
對於另一種能減少骨量丟失的口服雙膦酸鹽類藥物,孟迅吾建議,由於腦卒中后初期患者多為卧床狀態,一般不宜服用。因為這類藥物吸收率低,僅約為0.76%,而且對胃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,最好是進餐1小時后服用,且服後半小時內不要吃東西,以盡量保證吸收率,也不要立即平卧,以避免胃酸反流。服用時,最好用一杯水(200毫升)快速送服,以減少對食道的刺激。▲
家裡重新裝修
腦卒中后儘早進行恰當的康復治療,不但可以減少骨量丟失,還有助患者恢復一定的肢體功能。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綜合康復科主任桑德春介紹,康復訓練時要量力而行,不可急於追求恢復,造成跌倒。活動時應從床上到床邊再到床下,從卧位到坐位、站位,再到行走,循序漸進。
當患者可以下床活動時,關注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有助於防跌倒,如為患者穿著防滑寬底兒的鞋子,地面既不要太滑也不能太澀,有支撐力的傢具間隔不要太遠等。此外,家裡適當重新裝修一下,更能方便患者行動,避免摔傷。家庭裝修要保證三點,首先,全部門檻都要去除,變成無障礙通道;其次,患者經常通過的門,最好換成推拉門,還要注意調整軌道,保證患者不需用太大的力氣,就能將門推開;最後,廁所里要加堅固的扶手,患者用來支撐身體,從輪椅挪至馬桶上,或者從馬桶挪至輪椅上(圖1)。
由於患側肢體力量不夠,身體容易倒向患側,因此患者自己走路時,家屬要站在其患側,以便能及時扶住。健側手裡最好有根拐杖,目前市場上有單點拐、三點拐和四點拐,建議選用后兩者,穩定性比較好。拐杖的長度也要合適,其垂直高度以到大腿根活動的部位為最好。如果拐杖的高度不合適,患者的身體將是傾斜的。
上下樓梯時,要注意上樓時健側先上(圖2)、下樓時患側先下(圖3),這樣可以保證由健側來支撐重量、保持身體平衡,防止摔倒。▲
三種情況易跌倒
腦卒中后,很多患者的平衡能力會受到影響,一旦跌倒,難免使髖骨或股骨不堪重負,發生骨折。南京鼓樓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徐運教授介紹,卒中患者發生跌倒,主要有三種情況:
1.腦卒中引起的肢體活動障礙。腦血管分前循環和后循環,前循環梗死容易引起偏癱,而後循環梗死常引起共濟失調。偏癱患者在康復期間若處理不當,很可能跌倒;存在共濟失調的患者,由於平衡能力出現問題,也有較高的跌倒風險。此外,后循環缺血還會導致眩暈,患者跌倒時就會增加骨折風險。
2.腦卒中的再次發作。腦卒中發作損傷中樞神經,無論是影響意識還是肢體功能,患者都很可能跌倒。
3.腦卒中後繼發性癲癇。曾有報道稱其發生率近50%,臨床總體觀察雖然遠沒有那麼多,但也很值得重視。
找到了潛在風險,針對這些問題採取措施便能防患于未然。徐運教授說,改善腦血管狀況是腦卒中二級預防的重點。戒煙、限酒、控制血壓血糖、調節血脂、改善血尿酸濃度等,以及應用氯吡格雷、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物,「多管齊下」將血壓、血糖、血脂、尿酸等指標控制在較為理想的範圍內,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腦卒中再次發作的風險。如果存在腦卒中后癲癇,一定堅持抗癲癇治療,切不可大意。